患者積極參與治療
攸關重要1
患者的積極參與,可使治療事半功倍。積極參與包括多觀察及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及與醫護人員坦誠地溝通。
假如藥物治療缺少了患者的參與,可能會引致治療失效、病情惡化、延遲痊癒時間及浪費醫療資源等後果。
患者的積極參與,可使治療事半功倍。積極參與包括多觀察及留意身體的細微變化及與醫護人員坦誠地溝通。
假如藥物治療缺少了患者的參與,可能會引致治療失效、病情惡化、延遲痊癒時間及浪費醫療資源等後果。
為了把握時間和避免遺漏,可預先寫下要問醫護人員的問題。以下是一些問題例子:3
作為患者,有權為自己的檢驗和治療作出選擇,以及了解其目的、風險和是否有其他藥物或治療方法代替。患者積極參與其治療決定,有助更妥善地安排日後個人護理的規劃,順利過度治療過程,踏上康復之路。
在選擇的過程中,醫生和患者的角色同樣重要。醫生可根據其專業知識和臨床經驗,為患者提供意見;患者則對本身的症狀、生活方式、個人需要和期望最為了解。因此,醫患之間宜坦誠溝通,共同擬訂最合適的治療方案。當然,患者有權決定是否接受醫生的建議。如果患者選擇拒絕接受醫生的建議,應清楚了解其決定可能導致的後果,並對自己的決定負責。
無論使用哪一種藥物和治療方法,患者在作出選擇前都應該充分了解它們的利弊,然後作出權衡和取捨。患者宜透過可靠的渠道獲取正確的資訊,以及這些藥物如何幫助患者等等。如有疑問,應向醫護人員查詢。患者和其醫療團隊一起參與治療決定是十分重要的,因為只有患者才知道本身的需要和期望,而醫護人員可提供專業意見,彼此互相配合,使治療更為有效。
告訴醫護人員,將更有利診斷和治療。例如:
發病的日期、病徵(例如:痛楚、咳嗽、體重下降)、病徵出現的位置和頻密程度、個人病歷和曾接受的治療、食物或藥物敏感史和家族患病史等。
所謂「知己知彼」,認識本身所患的疾病十分重要。正確的資訊可從以下途徑獲得:
*提醒:在這個資訊發達的年代,患者很容易從不同途徑(尤其互聯網)獲得大量難求證來源及真偽的資訊,當中孰真孰假,應小心考慮及判斷。如有疑問,最穩妥的做法是尋求醫護人員的意見。
陪診:
有助了解患者的病情、所服用的藥品或所接受的治療,以及可能出現的副作用。 若患者忘記將重要資訊告訴醫生,陪診者可提醒或代勞。
藥物:
清楚了解藥物標籤上的指示和服用方法。如有疑問,可向藥劑師查詢。
緊急聯絡人:
列出主要家庭成員、朋友或醫生的聯絡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傳統合成藥物分子小而結構簡單,容易被複製,複製品稱為「化學仿製藥物」。化學仿製藥物的成分、結構和藥效均與原廠藥物相同6,因此可以互相轉換。 市面上藥房的藥劑師可以在未有通知醫生或患者的情況下,將原廠藥物轉換成較便宜的化學仿製藥物出售6,以增加利潤。
生物相似製劑在品質、安全性及療效三方面與原廠生物製劑相似,但並非完全相同,所以生物相似製劑與原廠生物製劑應否被視為可互相轉換,仍然存在爭議。主要的憂慮是基於追蹤和呈報的問題。
如果在醫生並不知情的情況下,以一種生物相似製劑替換參考藥品,當不良反應個案出現時,便難以有效追蹤及作出呈報。此外,患者在長時間使用生物製劑後仍可在任何階段發生免疫反應,如果在治療過程中自行替換藥物,便難以追蹤不良反應是由哪一種藥物所引起。因此,醫生應該清楚知道患者正在使用哪一種藥物,才可確保監控的安全性。6,25,33
病人組織認為,醫護人員需確保患者對藥物選擇有知情權。倘醫護人員將患者的藥物替換成生物相似製劑,須知會患者有關藥物的全面資訊及轉藥的潛在風險,並由患者自行選擇是否轉藥。
若患者正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向醫護人員查詢更多相關資訊有一定程度的重要性。
有關原廠生物製劑及生物相似製劑,可參考以下問題向醫生查詢:34, 35